《 八通關很忙 》
昨天秀姑坪傳出一場山難意外,是馬博橫斷隊伍登頂秀姑巒後決定撤退,在撤退途中出事。但由於沒有其他細節,就不對此多加評論,目前看來就跟每天新聞中會播報的死亡車禍差不多,是個「有人就會有」的普通意外事故。
但是,我想藉此機會還八通關古道一個清白。每次中央山脈這一區有山難,都會用「八通關」來簡化,但這是一個非常粗略的歸類方式,因為往往出事地點跟古道本人沒有什麼關係。
---
其實八通關古道有兩條,清朝開一條,日本人也開一條,而且只有少部份重疊。今天大家會走的,想當然爾是日本人那條。
日治八通關越嶺道(古道)是一條125公里長,1921年竣工(其實分很多次還有很多支線修築),從東埔到玉里的理蕃道路,為了治理此區的布農族人而建造。
時至今日,這一區仍然是中央山脈上最重要的交通要衝,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超大型十字路口:橘色是山徑,藍色是古道本人,可以明顯看見中央山脈主脊在大水窟山屋與八通關古道交會,是個四通八達的地方。
八通關古道西段,正是從都市前往中央山脈主脊最便捷的路,有四種主流走法會經過這裡:
1. 八大秀
2. 馬博橫斷
3. 南二段
4. 八通關古道全段
這也造成了這區人來人往的現況。
而人多,事故自然也多,這是自古皆然的道理。八通關古道本身難度並不高,除了特定崩塌地區要非常小心以外,整段都是平坦好走的「高速公路」。但因為這一區路線多,加上媒體朋友對這區錯綜復雜的關係不熟,以至於過去所有的山難,不管跟它有沒有關係,都習慣用「八通關」當標題,實在是讓它老人家很忙啊...(古道快一百歲了)
以這次為例,事發地點在「秀姑坪」附近,但因為秀姑坪本身是個平坦的開闊地區,所以我們僅能推估是在那附近發生的山難,確切地點不詳,所以我用黃色框了一個大區域出來。
秀姑坪距離八通關古道有4公里,三個半小時路程遠,用「八通關山難」作為標題,說實在的... 很像是「新北市永和區傳出一則火警」,結果大家都報「台北市大安區傳出一則火警」的感覺,有點張冠李戴。
而且長期在這樣概略化報導的影響下,也會漸漸讓不懂的人們有一種「八通關好像很危險」的錯覺。
但人家是無辜的呀...
所以這張圖,歡迎所有的媒體朋友存檔,以後這一區再發生事故想要做報導的話,記得和搜救隊問細一點,才不會繼續張冠李戴,讓八通關很忙囉!
比如說這次,以「秀姑坪」為標題就好,畢竟對於沒爬山的人而言...「八通關」和「秀姑坪」的意義是一樣的呀~
#媒體朋友辛苦了
#這是跨領域不熟的無心之過往後改正即可
#會寫這篇文是因為我爸也在問就一次講清楚吧